近日,在北京召開的2021中國國際光熱大會上,對光熱技術在中低溫熱利用領域的價值展開了廣泛討論,東西軸傾斜陣列線性聚光+水工質+固體儲熱技術體系以其打破原有電力行業痛點及較高的產業價值備受關注。
光熱新賽道——供熱和工業蒸汽市場
在雙碳目標下,電力及供熱領域、工業領域首當其沖,據統計該以上兩個領域碳排放量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80%,作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源,也是減碳的主戰場。而大規模發展太陽能和風能將是提高發電產業中清潔能源占比的重點。
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有所不同,光熱發電項目單體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技術門類多,對技術、投資、工程三個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高,由此也對光熱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整體看,當下光熱發電成本偏高,各種光熱技術路徑成本下降的規律還在探索中,短期內尚難以轉入規模化發展。
此外,鑒于光伏風電近年來發展很快,快速消耗了電網的穩定調節能力。隨著不穩定電源的存量加大,電網對電源特性的敏感程度上升,光熱發電的價值將日益凸顯,有望和抽水蓄能、燃氣輪機發電一樣在調峰平衡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而在光熱發電走出行業瓶頸的過程中,光熱產業也可以兼顧中低參數熱應用(供熱、工業蒸汽),發揮自身優勢、增強政策環境變化適應力。
與創新型太陽能+體系完美兼容
太陽能熱源的痛點問題主要有:1、氣溫越低,熱量需求越大;2、供熱可靠性要求高;3、用熱需求多樣化、非標準;4、用熱需求不穩定;5、鏡場占地綜合利用;6、要求系統運維簡單、成本低。此次大會推出的創新型東西軸傾斜陣列線性聚光+水工質+固體儲熱技術體系,可以很好地緩解或解決上述問題。此外,上述方案配合儲熱技術還可以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供熱。
在國家大力倡導減碳的大趨勢下,以熱力為主要能耗的工業企業也將面臨能源轉型。在沒有太陽能供熱的情況下,只能選擇燒電或燒天然氣,如果當地有條件,或許還能選擇生物質能。同時成本也超過燒煤方式。
目前青海在建的工業供熱(水)項目所在地為2000kW.h/m2,采用了會上推出的東西軸傾斜陣列線性聚光方案,利用110萬平方米鹽堿土地建設約30萬平米的鏡場,同時也將利用水罐進行蓄熱。
項目建成后,可實現每年以40℃熱水方式向工業用戶供熱合計150萬GJ,全年(除去例行檢修期外)24小時供應,相當于少用天然氣4000萬方,減少碳排放13萬噸。而且其供熱價格極低,約合45元/GJ,相當于1.5元/方的燃氣和0.16元的電價。這也將成為光熱項目的重點案例。
相關內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蘭州華能生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隴ICP備19000919號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3751號
設計制作:宏點網絡